血液透析系统

血液透析系统

血液透析系统

  一、政策背景


  目前,根据医保政策的调整,血液透析已属于“特种病”范畴,其结算周期为360天,门诊也按照住院的比例报销。2014年,我国新登记血液透析患者5.38万人,同比增长19%,相应透析设备采购增速超过30%。2005-2014年,我国医保覆盖人数从3.2亿人上升到14.6亿人,而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由50%以内提升到70%-95%,这些是释放透析治疗需求的最主要原因。


  2016年12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印发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血液透析中心统一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与制度,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血液透析中心应当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与区域内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为血液透析急性、慢性并发症患者提供转诊、会诊等服务,保障医疗安全。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个血液透析中心需要响应号召,对本科室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提升,以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提高信息服务和保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信息化项目的需求和发展,从本院实际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出发,以“建设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的信息化系统”为建设目标,制定本建设方案。

  二、问题现状

  透析医生:

  ①每天在HIS系统手工开立医嘱

  ②透析治疗医嘱不能在HIS系统中描述

  ③难以长时间持续跟踪患者治疗情况

  ④大频次医嘱开立困难

  ⑤要在PACS、LIS、HIS、EMR各个系统中切换以获得全面信息透析护士:

  ①每天为患者挂号、转抄医嘱

  ②没地方写病历,或者病历数据难以利用

  ③透析机参数设定和运行记录全靠手工

  三、建设目标

  血液透析室信息化建设目标可定义为:

  血透中心信息化建设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国家卫生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以内涵建设与外延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运用存量卫生资源,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搞好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控制卫生费用的增长,提高质量、效率和服务实力,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血液透析室信息化建设后的综合支撑能力满足科室内部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从血透中心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前瞻性的、符合自身状况的信息化规划;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全面推进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升;最终建成覆盖全科室业务的数字化血液透析信息系统,为卫生管理、医院内部管理及医疗服务对象这三个层面提供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服务,实现向全面数字化医院的跨越。使医院整体信息化系统与血液净化专科信息化系统双向打通,提高医院的专科信息化水平。

  构建一套“流程优化、功能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易用高效、安全可靠、标准规范”的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辅助实现人、物、医疗等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辅助科室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四、软件架构

  设计血透系统总体框架分为五个方面:

  (1)医生站:医生工作站。关于患者的治疗医嘱、治疗计划、药品计划、透析异常情况查看、患者病例查看、统计报表等功能实现,与院内HIS系统对接,全面接替门诊医生工作站在血透室的应用。

  (2)护士站:护士工作前台。对科室的人力,物资,财产进行管理。可以执行关于患者的叫号,诊出,请假,改期,治疗记录、电子病例及护理文书的打印,检验标签的打印等功能。

  (3)移动护士站:对护士的治疗过程进行标准化操作指导,包含物品准备,上机,开机,穿刺拔针,消毒等动作的记录,透析过程数据采集,透前透后及血管通路的评估,医嘱的执行等。

  (4)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和透析机、体重秤、血压计等硬件相连,实时获得硬件数据提供给血透系统。

  (5)接口集成系统:通过与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及EMR系统相连,使得所有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工作。

  五、流程管理

  系统面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实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专病首页建立、治疗方案制定、透析治疗执行以及病情持续跟踪等业务操作。系统依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记录了新患登记/患者临时透析申请到医生接诊再到护士实施透析治疗以及患者诊出的血液透析室业务全流程。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